第一生活网

拼多多出手了!“低价引流”商品要下架

文安思
导读 朋友是一家公司的采购,最近要替客户采购一批伴手礼,商品报价发过去后,客户却质疑价格虚高,随即甩过来一条拼多多链接,相同的伴手礼,页

朋友是一家公司的采购,最近要替客户采购一批伴手礼,商品报价发过去后,客户却质疑价格虚高,随即甩过来一条拼多多链接,相同的伴手礼,页面价格要低得多。但是当朋友点进去仔细看了之后才发现,客户链接里的价格,只能买个伴手礼包装,而并非伴手礼,重新选择商品后,价格就直线上升。

看似“超级划算”的低价商品,点进去却发现已不是推荐页面的报价,价格、实物与推荐引流页标示不匹配,这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是常有的事。

低价引流,平台、商家、消费者中,到底谁在得利?

拼多多出手,

低价引流商品要被整治

近日,拼多多平台宣布将对低价引流违规的商品进行严厉打击。将采取多种处罚措施,包括下架商品、搜索降权以及禁售等,以确保平台规则的严格执行。商家必须严格遵守平台规定发布商品,否则将面临商品和店铺被处罚的风险。

有消息称,很多卖家陆续收到了拼多多平台的抽检处罚,轻则清除销量和评价、被限制推广、被限制提现,重则直接封店。

所谓的低价引流,并不是针对所有低价的商品,而是指商家通过在一个商品中设置一到多个不合规的低价SKU,在前端展示该低价SKU的价格,但与实际商品图片、标题描述不匹配,达到骗取消费者点击目的的行为。

就表现形式来说,包括但不限于以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大额优惠券、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商品,以及通过虚假宣传、刷单等手段误导。

低价,的确能在短时期内引流,但成也流量,败也流量。这些行为不仅仅是让消费者大失所望,损害其利益,也给商家带来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危害,对于平台,也难免被认为不靠谱、不入流。

低价引流,对整个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与其说谁在得利,不如说谁在“痛”?

拼多多

让用户占到便宜,而不是让用户看到低价

2023年的618、双11,各大电商平台大打“低价”明牌,喊出“天天618”的口号。今年618,取消了预售,打出天天全网“最低价”的口号,抖音电商把“价格力”定为优先级最高的任务,并调整流量分配规则,将流量向全网低价和同款低价商品倾斜。

虽然定义不同,很多人会将“低价”与“低价引流”等同起来,将问题归结为平台的价格内卷机制。“低价”是拼多多最大的标签,对于大众来说,选择拼多多的理由,是够便宜。但这真的是拼多多想要树立的品牌价值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拼多多近期的成绩,拼多多在2024第一季度营收和净利的增速表现,就已经完全“碾压”阿里和京东。5月,拼多多又公布了一份令人瞩目的财报,其净利润同比大增200%,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公司自身的业绩记录,也在电商行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而有媒体称,拼多多的电商领头羊地位,未来可期。

拼多多作为电商领域的黑马,真正想要的,应该是让用户占到便宜,而不是让用户看到低价。

美国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曾说过:“消费者不是爱买便宜的商品,而是喜欢占便宜。如果你提供的产品(或者服务)让他觉得物超所值,而且,让他产生‘捡了大便宜’的感觉,价格再贵他也趋之若骛。”

在拼多多的模式上,倡导“拼单购物”理念,以团购的方式,让消费者在价格上感受到了实际的便利和优惠;再者,随着直播等电商形式的泛滥,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互动及情感认同,也会让消费者觉得占到了便宜。

截至2023年9月,拼多多注册用户已超过8亿,每月活跃用户超过3亿,用户群体主要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拼多多越做越大直至超越阿里,其根本秘诀是实现了以“用户”为核心,通过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并针对低收入人群提供了价格实惠、优惠多多的定价策略。这才应该是拼多多想要传递的标签。

然而,随着平台规模的不断扩大,众多品牌也好,小商家也好,拼多多上面临着价格失控和窜货问题的挑战。拼多多想要吸引更多优质商家入驻,吸引高端用户,想要成为电商行业领头羊,“让顾客占便宜而不卖便宜”成为其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的关键。

所以,“低价引流”尽管可以帮助店铺快速获得流量,但SKU的低价会严重扰乱市场的稳定性,不利于平台的成长发展。打击“低价引流”商品,让商家和用户的双赢,让平台回归到物超所值,才是促进拼多多良性发展的核心所在。

商家

挂羊头卖狗肉,自损八百的招数

参与“低价引流”的商家不少,以中小商家尤甚,在流量为王的时代,点击量、曝光度,是各大商家追逐的目标。为了把消费者引入店铺,设置“阴阳SKU”、虚假价格,这不仅浪费了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还会损害店铺的诚信度,颇有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味道。

在商家看来,不降价就没流量,以价换量似乎成为电商行业的生存法则。没有商家愿意做亏本的买卖,为了在利润的夹缝中生存,为了抬升盈利能力,就只能想方设法调整材料成本,偷工减料,甚至以虚假价格来争取一点销量。

低价引流,让产品品质下降,也抛给了消费者一个“低价锚”,页面引流的“低价”变成了消费者的第一印象,从此价格只有更低没有最低,陷入了恶性循环。商家本意是想获得平台的流量倾斜,提升店铺的销量,但换来的是消费者对店铺的信任一点点消失,也破坏了整体行业的良序。

因此,“低价引流”引来的并不是精准流量,可能还是覆灭店铺的流量。面对平台的重拳出击,对想要长远发展的商家是利好的。但商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区分好概念,整治“低价引流”,并不是整治“低价”,商家依然可以进行低价促销,但需要是名副其实的促销,让消费者真正获得实惠,而不是设置“阴阳价格”;二是诚信永远是“行商”最重要的底线,抓住用户的心,才能抓住现金流,把注意力转移到产品上,才能带来销量方面的长期效益。

消费者

不想要空欢喜,想要的是惊喜

有网友戏称,上一秒还是9.9,下一秒点进去就变成了99.9,打开拼多多,随手搜个小电扇,标价11.8的电扇,点进去后,对应价格的商品,变成了300cm延长线一根。本以为能占到大便宜,没想到是被商家低价引流给套路了。低价引流不仅“让人空欢喜一场”,还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拼多多整治“低价引流”,消费者自然是拍手叫好。消费者为什么会被什么样的“低价”吸引?价格与同类型产品相比,是最低的;与历史相比,是最低;但一切的前提是,要有性价比,不只是价格和性能的匹配,还需要产品对用户而言,真正能够使用。

而“低价引流”就类似于挂羊头卖狗肉,打着“低价”的幌子,或卖着高价产品,或卖着劣质产品,破坏了吸引用户的“低价”底层逻辑。对于消费者而言,就会有被玩弄、欺骗的感觉。当商品脱离了实用价值,再低的低价,对于消费者而言,都是一场时间和情感的浪费。

消费者,点击“低价”,想要的是惊喜,而不是空欢喜。

综上,整治“低价引流”违规商品,对于平台、商家、消费者三者而言,都是利大于弊的。将便宜还给消费者,将利润还给商家,将流量蓄在平台,这才是三方共赢的美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