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生活网

实践传真 | 彩云南洱源西,人文辉上源情 ——洱源西山“相逢”记

储梵彦
导读 2024,甲辰龙年。8月9日至16日,沪上骄阳似火,云南天高风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上海中学国际部,跨越山海,同赴洱源,一起前往西山...
2024,甲辰龙年。8月9日至16日,沪上骄阳似火,云南天高风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上海中学国际部,跨越山海,同赴洱源,一起前往西山乡初级中学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和教育帮扶活动。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洱源县荣誉市民黄金贤老师担任活动领队,人文学院副研究员、交大“青年岗位能手”“凯原十佳教师”刘思亮老师担任学术指导,人文学院本科生党支部汪一帆、姚文禹、王宸宇、金勇进,上海中学国际部同学钱凯琪、孙汇雯、金睿杰、钱睿,西山初级中学李俊涛、李楠、罗海燕、罗玉顺、杨锦花、罗斌、罗仙萍、杨丽萍、罗桃梅、尹城钦、罗丽芹、罗灿培、杨建秋、罗秋丽、罗占阳、李围涛等16名同学共同参加,活动为期八天。此次活动得到洱源县人民政府关心指导,西山乡人民政府密切协同,上海交通大学乡村振兴与慈善公益发展基金上源基金、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仁和基金、校友企业翼鸥Classin、校友和社会贤达共同襄助。
图片

实践团成员与西山同学合影

 ★  精心准备总动员 ★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彩云南洱源西,人文辉上源情’教育帮扶项目”揭牌 梅秋武摄

“彩云南洱源西,人文辉上源情”西山社会实践和教育帮扶项目是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定点帮扶洱源县乡村振兴工作内容。2024年7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老师率团到洱源县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并出席定点帮扶座谈会。座谈会上,洱源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项丽娟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为“彩云南洱源西,人文辉上源情”项目揭牌。
图片

实践团启程前往云南省洱源县西山乡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和上海中学国际部为项目顺利实施做了充分准备,认真搭建项目框架,合理设计课程内容,精心准备实践活动,多方筹募帮扶资源,协同安排实践行程。6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乡村振兴与慈善公益发展基金“上源基金”上源西山奖学金项目捐赠仪式顺利举行。7月31日,人文仁和基金联合校友贤达捐赠支持的翼鸥ClassIn设备和软件完成运输、安装和调试所有工作。8月8日,实践团召开行前动员会,明晰行程安排,确定分工协作,讨论工作细节。8月9日,实践团正式启程,奔赴洱源,走进西山。

 ★  系列课程教与学 ★ 

实践团为西山同学们精心准备了文化、音乐、军事、航天系列课程,教与学的过程中,大家开阔眼界,互动无间。

图片

刘思亮老师开设“山海经神话讲堂”

刘思亮老师开设“山海经神话讲堂”,古韵今风,神话生辉,文化之韵,教育之美。刘老师以深厚的学术深厚造诣,将晦涩难懂的古文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从奇幻仙境到神秘异兽,让孩子们在享受语言之美的同时,充分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片

刘思亮老师开设“乐器体验”课程

“乐器体验”课程中,刘思亮老师讲授古乐器的历史与魅力,现场吹奏埙、陶笛、竹箫,古乐新声,情满山乡。埙声之中,孩子们屏息聆听,脸上洋溢着好奇与惊喜。同学们分享自己喜爱的音乐并表演,流行的旋律,民族的曲调,都在这小小的教室里找到了共鸣。这不仅是一次音乐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交融。

图片

退伍大学生王宸宇开展爱国主义专题教育

王宸宇同学讲授西沙海战的故事,给同学们带来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作为一位曾身披戎装、驻守西沙群岛的退役士兵,王宸宇以他独特的经历,为支教的课堂增添了一抹海军蓝。从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到守岛士兵的生活日常,从晨曦初照时的升旗仪式到夜深人静时的巡逻站岗,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职责的坚守,令人动容。

图片

孙汇雯和钱凯琪讲授“趣味英语”课程

孙汇雯、钱凯琪和金睿杰给同学们带来了“趣味英语”课程。在这堂课中,他们从西山同学们较为陌生的英语读音入手,通过“猜字母”的方式,帮助同学们建构了英语单词读音与拼写之间的联系,让同学们在趣味与欢笑中,掌握了新的英语学习方式。

图片

刘佳佳老师通过Classin线上平台讲授国防航天课

翼鸥Classin刘佳佳老师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平台为西山同学们搭建起探索宇宙的桥梁,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国防航天课。刘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与多段精心挑选的视频资料相结合,运用Classin最先进的交互平台,融入一系列航天知识小游戏,和大家一起学习着远望一号太空追踪的故事。科技赋能教育,学习高效有趣。

 ★  综合实践想与做 ★ 

实践团为西山同学们准备了破冰、军体拳、趣味运动会、排短剧等丰富实践活动,西山同学们带大家捡菌子,大家一起想,一起做。

图片

实践团成员与西山同学共同开展破冰活动

实践团和西山孩子们的亲密接触,从第一天的破冰活动开始。交大和上中的同学们密切配合,大家和西山同学们一起“左爪右逃”,共同“呼啦圈疾行”,相互“你画我猜”,初来乍到的实践团成员们迅速与西山学生们打成一片。

图片

汪一帆、孙汇雯、钱凯琪和金睿杰分享“摩登上海”

汪一帆和孙汇雯给西山同学们讲“摩登上海”,为彩云南大山里极少出门的孩子们说说上海,说说交大。孙汇雯教西山同学们好玩的上海话,西山同学们教大家听不懂的白族话。钱凯琪和金睿杰为大家介绍上海弄堂的来源,讲讲上海中学的学习和生活。

图片

退伍大学生王宸宇、金勇进教授军体拳

王宸宇和金勇进都是交大退役的大学生士兵,实践团成员和西山同学们共同编队,参加兵哥哥带来的军事实践课,大家一起在2600米海拔的山坡上站军姿、打军体拳,锻炼着自己的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痛并快乐着。

图片

钱凯琪、孙汇雯与金睿杰指导西山同学排练短剧

排短剧是每日都会进行的特别活动。在钱凯琪、孙汇雯、金睿杰三位成员的带领下,16位学生在《卖黑炭的小女孩》剧本中扮演16个不同的角色,在一次次排练中,变得更加善于表达和创造。

图片

实践团成员在西山同学引导下捡菌子

西山的同学们带着实践团一起去捡菌子,于是大家共同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然探索之旅,前往郊外山林识菌采菌。大家手持提袋,穿梭在密集的灌木与落叶之间,如寻宝般发现并小心翼翼地采集菌类。在当地大姐的指导下,大家了解了如何识别各类菌种。在欢声笑语中,一行人满载而归,篮子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菌类,更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对知识的渴望之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意。

 ★  汇聚资源大家帮 ★ 

图片

“上源西山奖学金”设立

实践团聚各方资源,乡村教育得大家襄助。实践团代表各方爱心人士,向西山乡初级中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上海交通大学乡村振兴与慈善公益发展基金框架下,上海中学国际部上源社的同学们首期筹募10万元上源基金,在西山乡初级中学设立为期5年的上源西山奖学金;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仁和基金,校友和贤达杨文婧、吴薇,校友企业翼鸥教育共同出资捐赠价值10万元ClassIn教学设备和软件,帮助西山乡初级中学创建现代化学习空间。

图片

“彩云南洱源西,人文辉上源情”教育帮扶项目揭牌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黄金贤和西山乡人民政府乡长史定伟为“彩云南洱源西,人文辉上源情”教育帮扶项目在西山落户揭牌,并一起约定,未来5年,从相逢到成长,“上”与“源”持续深化,来自上海最好大学和最好中学的青年力量能够长期稳定地给西山教育新的机遇。小小的仪式,西山同学们心存感恩,盛装出席,上海中学国际部同学们也满怀感激,并向西山同学致送书包、衣服、圆珠笔等物资和学习用品。

 ★  访谈座谈促思考 ★ 

座谈会伊始,全场共同观看了汪一帆同学精心剪辑的支教生活记录视频。一幕幕真实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支教团队的辛勤付出与西山孩子们的成长点滴,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

每日编排的短剧《买黑炭的小女孩》,终于登上我们自己的舞台。上海中学的哥哥姐姐们不再导演,西山的弟弟妹妹们登台亮相,生动的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与不断喝彩,质朴而国际范。

图片

西山同学罗培燕在座谈会上发言

大家畅所欲言。西山学校的小朋友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勇敢地提出了对支教课程的独到见解与个性化需求。从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到硬件设施的必要改善,每一个建议都凝聚着他们对优质教育的深切期盼。交通大学与上海中学的同学们则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认真倾听、积极回应,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力求为支教事业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讨论环节气氛热烈,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图片

实践团成员汪一帆在座谈会上发言

实践团的每位同学都是小老师,深情回顾了和西山同学们朝夕相处中的难忘经历。从初次踏上那片陌生土地时的忐忑不安,到与孩子们建立深厚友谊的喜悦与满足;从面对教学难题时的困惑与纠结,到找到解决方法后的释然与自豪……令人动容。交大的汪一帆与上海中学的金睿杰分别作为两校学生代表,从各自视角发言,饱含深情。师长们纷纷寄语,既包含了对孩子们成长的欣慰与骄傲,也表达对乡村基础教育的关注与支持。

座谈会在大家吟唱《送别》中落下帷幕,悠扬的旋律中蕴含着对西山实践经历的无限怀念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  交大基地再赋能 ★ 

西山多日,访谈中实践团成员们得知,西山同学中考优异,连续多年位居洱源县第二名,然而,进入省、州、县各级高中后,却出现后续乏力的困境。大家请教乡政府领导、初中老师、高中老师,渐渐发觉此类困境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初中和高中的学习模式发生了变化,西山初中老师们尽心尽责同学们全力以赴,大家都知道走不出大山就没有未来,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模式却大不相同,学校的督促会渐渐变小,自主自律的要求需要自我加强,如何能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和协同,或许会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图片

实践团成员抵达上海交通大学乡村振兴洱源基地

带着这样的思考,实践团成员一行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乡村振兴洱源基地,这是黄金贤老师在洱源挂职工作期间,在交大、洱源和校友们支持下倾力打造的。基地位于县城边丰源村,毗邻洱源一中,交大派驻丰源村的第一书记和支援洱源一中的常年支教团老师都居住和生活在此,目前已经成为交大人在洱源自己的家。

实践团成员们调研后得知,西山太远了,洱源一中的西山同学大多一两个月才回家半天,周末大多留校学习和生活。大家与丰源村委会领导们交流,约定和西山乡政府一起努力,以交大洱源基地作为洱源一中西山同学周末学习和生活的特定场所,交大支教团的老师们给予志向、学业和方法的关心指导,大家拧成一股绳,形成共同力,持续赋能西山孩子美好的未来。

实践团成员们讨论着“大学-高中-初中”的联动体系,交大人文师生发挥党建、思想和学术引领,上中学子运用课程、活动和朋辈促进综合优势,西山学生淳朴刻苦渴求知识,三方互动,相互“拓展视野、理解国情”。实践团成员们憧憬着形成长期长效机制,与西山初级中学建立长期联系,关注学校发展,持续帮助支持,探索暑期集中实践和常态OMO课程融合,借助交大洱源基地的资源,也是促进交大洱源基地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交大人文和上中国际的力量,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  相逢相知共成长 ★ 

短短数日的暑期社会实践告一段落,大家各自踏上归途,心中充满温暖和感恩。实践团成员们和西山同学们,彼此互为师生,共同成长。实践团成员们由衷地希望,此次他们的到来在传授知识的“教育”之余,也能够为西山的学生们提供真正的“支援”。

这种“支援”是这个暑假给西山同学们带来的欢乐,也是“上”与“源”在交流互鉴之后,实践团成员们带给学生们认知世界的角度转变。这种“支援”也是实践团成员们自己的收获,往日从文字、照片、视频中看到再多的内容,也远比不上自己能够亲身抵达洱源这最偏远困难山区,走进西山这最需要帮助的学校,看到各方资源很难触达、西山师生又极为渴望的笑脸时的震撼。从看到西山同学32人住一间小宿舍时内心的惶恐不安,到日渐相处体会到孩子们笑脸背后的积极强大时内心的平和豁达,实践团的成员们有泪水,有欢笑,也在快速成长。

西山的同学们生长在高山环绕,惯与高山相逢。实践团的成员们行径这片高山,遇一场和西山人与物的相逢。大家盼望有朝一日西山的同学们能够走过不朽的山水,在“上”与“源”之间,自由来去。

图片

实践团成员与西山同学合影

山水有相逢,山水不朽。

人生有相逢,人生绽放。

 

 
 
 
 
 

 

撰稿 / 人文学院本科生党支部

摄影 / 梅秋武 王宸宇